2008年,在北京迎來第29屆奧林匹克盛會的歷史時刻,歷經十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走過了近20年光輝歷程的中國紡機行業(yè)將攜手ITMAA-SIA,迎來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國際頂級紡機展覽會。
對中國紡機行業(yè)來說,這個消息同北京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一樣令人激動和期待 ,作為表演者的紡機參展商,正以全新的姿態(tài),著力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著手打造最先進的紡機設備,迎接這次盛會的召開。
隨著近幾年全球紡織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內外先進的紡機用戶已從購買先進適用的紡織裝備轉向購買最先進的紡織裝備。因此,在近幾年的展覽會上,國外紡機企業(yè)都把最先進的設備拿來中國參展。由于我國的紡機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國產紡機設備在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和機械的可靠性、耐用性等方面與國外設備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近幾年來,我國引進紡機設備數量之多、金額之大是歷史罕見的。這種光引進設備而不引進技術的方法,不利于我國紡機行業(yè)的技術提升和產品的自主發(fā)展。所以,我們要積極引進消化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技術。
日本是國際上技術引進國產化成功的典型,日本從一個在二次大戰(zhàn)后經濟、工業(yè)全部崩潰的國家,通過引進技術而變成了技術強國,其關鍵就是采用了引進技術并再創(chuàng)新的模式。它的經驗主要表現在運用技術思維關聯性原則,先將英美、歐洲的先進技術引進,然后對各種技術加以聯系、摸索,從中輸入自己的實踐經驗,再經綜合而成為日本專利。在研究分析日本專利技術時,就可以發(fā)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交叉性的專利。實際上日本是用活了專利技術。
紡織產業(yè)是一個多品種、長流程、多機臺的加工工業(yè)體系,不像汽車、飛機等是 高度集成化的產品,使得紡織機械技術引進國產化有一定復雜性,因而在選擇機種大類時,首先要考慮紡織產業(yè)急需的;其次是量大面廣的;第三是有較大技術難度,而國內尚無法解決的。
根據上述原則,在紡織機械技術引進方面,帶有自調勻整的并條機、自動絡筒機、具有高度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無梭織機以及計算機控制的染色體等應該是首選對象。
要充分消化引進技術或裝備工藝方面的功能,并充分了解制造加工的難點。為了保證制造中的可靠性,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引進技術的圖紙標準、制造裝備與工裝、材料及其換算或代用、加工技術標準、測試和檢驗標準等,并且要從嚴執(zhí)行標準;要充分消化所引進技術和裝備的難點,其中關鍵是機電一體化技術、控制技術以及程序設計。
在消化吸收過程中,要進行技術比較的相關分析,即找出引進裝備中先進的關鍵性技術,同時結合國內的生產情況及使用老設備的技術,進行對比分析 ,從而進行改進,一方面對引進技術的應用有所拓展,另一方面也對原有老技術和裝備有所提升。
現代紡織機械是高速、高效、高度機電一體化的產物,它體現了機械、電氣、光學、控制、信息、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和結合。因而,企業(yè)各有關技術部門要相互合作;要和高校、研究單位相合作;而在有關零部件的國產化過程中,要采取大協作的方式,這是引進技術國產化成功的重要保證。